阅读历史 |

七十年代供销社主任 第32节(2 / 4)

加入书签

对?于南营岛上很多家庭来?说,要?花钱供出一个高中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虽然?上学的费用生产队会承包一部分,但基本的书本费还是要?他们自己掏钱,加上这些上高中的孩子?都在十?五岁左右,正年轻,如?果不去上学,跟生产队一起工作?每年能挣到的钱跟成年人没有太大区别。

连同学杂费一起,这部分他们不去上学就能在生产队挣到的钱也成为了上学的成本之一。

辛辛苦苦供他们上学,就是为了参加高考考出去出人头?地,高考的停滞给?这些家庭带来?了巨大打击,根本没有时间和钱让他们继续等下一年的高考,因此很多家庭都开始为这些孩子?提前找出路,家里?有条件的尽量把孩子?送到运输队跟大船跑运输,稍差一点的就跟随生产队去海上捕鱼,再不济就只能留在岛上养殖海带。

然?而即使是养殖海带这样最次的活,也很少分给?女孩子?,女生基本只能在家跟她家里?所有的女性一样待在家里?靠织渔网来?挣工分。

虽然?“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已经喊了七八年,但在岛上绝大多数人心里?,传承了几百年的渔霸规矩仍刻在心里?挥之不去,并且落实在实践中,那?就是不让女人上船从事渔业工作?。

在封建渔霸规矩里?,女人是会给?船带来?晦气的存在,一旦女人上了船,这艘船以后绝对?捕不到太多鱼了。

封建渔霸早已被打倒,但这一思想至今依然?深入人心,平时女人划船钓钓鱼可以,但想加入海上生产队去出海捕鱼,那?是万万不行的,这几乎是所有人默认的共识。

姚家华经历了不能参加高考的痛苦,又?看着同一届的男生都陆陆续续在岛上找到了工作?,她却只能在家跟妈妈一起织渔网,挣那?点微薄的工分。

姚家华不甘心,凭什么?就因为她是女生?明明她的学习不比班里?任何一个男生差,学起东西来?也更快,凭什么她就不能从事海上工作??

姚家华越想越憋屈,在家织了一个星期的渔网终于憋不住了,带着两个女同学直接冲到了姚昌盛家要?讨个公?道。

姚昌盛在海上收了一天的海带,累得不行,只想吃完饭早点睡觉,正吃着饭呢,看到三个人过来?愣了下,先放下了筷子?,“怎么了这是?”

姚家华站直身体,微微扬起头?自豪开口:“队长,我们不想在家织渔网了,也想去海上捕鱼!请你同意!”

马兰英一听他们要?去海上捕鱼,也被吓得不轻,“什么?”

姚家华毕竟年轻,还不满二十?岁,知道很难劝服姚昌盛,来?的时候早就打好?了草稿,声音虽然?轻但非常坚定,又?重新?说了一遍:“是的,你们没听错,我们就要?去海上捕鱼,凭什么只有男的能去,我们身体健康,个子?也没比他们矮多少,我们女的也能去!”

姚昌盛气得扔下筷子?站了起来?,在屋里?来?回踱步:“简直是胡闹!海上也是你们能去的?知不知道有多危险?”

“有多危险?你们每次不就在近海捕鱼吗?也没跑多远。”

姚家华不理解姚昌盛为什么反应这么大,“我们不知道有多危险是因为你们从来?不带我们去海上捕鱼,实践出真知,你不带我们去怎么知道我们就做不好?呢?”

“再说了,现在咱们队里?的船也多了,人明显不够用,多一点人去海上捕鱼不是能抓到更多鱼吗?也能给?生产队挣更多的钱。”

姚昌盛说不过她,指着门口怒道:“反正就是不能去,你出去问问,看看咱们岛上有谁放心让你们上船?”

第34章

同行的姚诗雯看到姚昌盛这样有点害怕了, 扯了扯姚家华的衣角,小声说:“家华,要不我们先回去吧。”

姚家华心里虽然也害怕,但她更清楚如果现在不争取以后恐怕只能跟她妈妈一样只能在家织渔网度日?, 她不甘心, 又往前走了一步,质问姚昌盛:“为什么要问他们放心不放心?我们是?新手不放心是?应该的, 放心才奇了怪呢!你让那些男生进生产队的时候不都?是?大人带着学习吗?他们能学为什么?我们不能学啊?我们女生不也是?长桥大队的一份子吗?为什么就只让我们在家织渔网?”

姚昌盛被她说的哑口无言, 马兰英接了腔,温声劝道:“家华啊, 这是?咱们岛上的规矩, 你不是?也知道吗?就别在这为难我们了。”

“传统有好有坏,不好的传统就应该被废掉。”

姚家华别过头, 接着说:“再说了,我没想为难谁,我只是?想为我们女生争取本来应该有的权利!”

姚昌盛缓过劲来, 真诚发?问:“你这孩子, 怕不是?读书读傻了吧?”

作为岛上的女孩, 上初中的时候就经?常会被亲戚劝早点嫁了吧,姚家华最烦听到读书读傻了这句话,尤其眼下高考还被停滞, 她更加厌烦有关读书的话题,当即不悦反驳道:“谁读书读傻了?海芸姐还上了大学现在在岛上当供销社主任呢, 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